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旅游 > 正文

故宫布局的特点是什么(北京故宫空间序列与布局特点)

  • 旅游
  • 2022-11-24 15:02:01
  • 852

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、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。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(公元1406年),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(公元1420年)。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,明、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。

传统建筑善于营造空间序列,故宫最为典型。故宫建筑沿中轴线布置,通过群体空间的转换,平衡对称,主次分明,收放有致,如恢宏舒展的建筑画卷,如庄严雄伟的皇权交响。

前门是南城与皇宫的分界,走出瓮城(已拆)北望大清门(已拆),青灰砖墙变成红墙黄瓦,预示由城郭向宫殿转换。步入千步廊(已拆),是宽70米、长达550米的纵向庭院,两侧的廊庑单调重复,空间收敛,兵甲肃立,人行其中,顿觉压抑。走出千步廊,是宽陡增至380米的横向庭院,空间骤然开放,一收一放,视觉冲击十分强烈。天安门重檐歇山屋顶,石狮华表金水桥,庄重气派。这是第一个高潮。

天安门到午门间,由宽收至110米的两个纵向庭院组成,全长500米。端门作为两庭院的过渡,设在前三分之一位置。通过这两个庭院,通过更长的行程,不断推高压抑感。庭院尽端,两侧低矮朝房衬托,午门采用最高的阙门型制,彰显帝王气派。门墙高20米,三面围合,敦实厚重,威严逼人,站在门前,压抑感达到顶点。这是第二个高潮。

步出午门,庭院宽陡增至210米,面积约2万平方米,空间豁然开阔。内金水河蜿蜒而过,凭添几分秀美,与前庭院氛围形成对比。穿过太和门,进入故宫里最大的庭院,近4万平方米,空间更加开阔恢宏。体仁阁、弘义阁左右拱卫,三重汉白玉台基高8米。太和殿高高在上,地位显赫,重檐庑殿屋顶,金碧辉煌,色彩浓烈。前面是日晷、嘉量、龟鹤,后面是中和殿、保和殿,组成辉煌交响。至此,达到最高潮。

乾清门庭院,是前朝和后宫的过渡,仅1万平方米,且纵向短了许多。穿过乾清门,庭院宽缩至100米,尺度宜人。后宫由乾坤宫、交泰殿、坤宁宫组成,与前朝三殿的型制、节奏相同,但布局紧凑,规模缩小,端庄秀丽,辉煌中添了些许阴柔。过了坤宁门,便是御花园。古木参天,奇石花草,楼阁精巧,让人愉悦。但布局规整对称,仍不失皇家风范。钦安殿、神武门是前朝辉煌的余音。景山是故宫的屏障,登上50米高的山顶,站在万春亭回望故宫,一片金瓦合成最后的交响。

故宫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,布局严谨,秩序井然。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.5间,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,房屋有980座,共计8704间(而此“间”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,此处“间”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)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,长3400米的宫墙,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,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,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。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、黄琉璃瓦顶、青白石底座,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。

故宫有4个门,正门名午门,东门名东华门,西门名西华门,北门名神武门。面对北门神武门,有用土、石筑成的景山,满山松柏成林。在整体布局上,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。

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“外朝”与“内廷”两大部分。“外朝”与“内廷”以乾清门为界,乾清门以南为外朝,以北为内廷。故宫外朝、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。

外朝以太和、中和、保和三大殿为中心,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,也称为“前朝”。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、举行盛典的地方。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、文渊阁、上驷院、南三所;西有武英殿、内务府等建筑。

内廷以乾清宫、交泰殿、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,两翼为养心殿、东、西六宫、斋宫、毓庆宫,后有御花园。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。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。内廷西部有慈宁宫、寿安宫等。此外还有重华宫,北五所等建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