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旅游 > 正文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  • 旅游
  • 2022-10-25 10:54:01
  • 486

它位于中国山西省汾河西岸。公元 448 年设县,现有建筑为公元 1370 年重建。 保留有完整的明代县城建筑,布局极有特色。

1.平遥历史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的汾河西岸,是山西省最为富庶的地区。根据境内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片考证,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,可见此地亦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。

相传平遥一带是帝尧的封地。春秋时代这里是晋国的京陵古邑,战国时代为赵国的属地中都,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(公元448年)时废京陵、中都二县,改置平陶县,后因避太武帝拓拔焘讳(焘、陶同音)而改名平遥,一直沿用至今,已有1500年的历史。明末清初时,山西商人几乎垄断全国经济,清道光年间,平遥更因“票号”(相当于现在的银行汇款业务)的兴起,而有商都之称,当时城市的繁华富裕,从现存民居建筑装饰的雕花与彩饰可见一斑。

今日的平遥古城保留了完整的明朝县城建筑,不仅有古老完好的城墙,而且当时的寺庙、市楼、街道、店铺、民宅都原址原样地保留下来,宛若一座明朝建筑的露天博物馆,足以与北京故宫、山东曲阜相媲美。

平遥古城墙的修建约始于春秋战国时代,当时,城墙结构只是以土夯筑起的屏障,防御能力不高,及至后来金兵入侵,杀戮平遥百姓5000多人,财产损失惨重。因此,明朝初年统治者出于抵御北方外患的考虑,明令全国各府、州、县城建造砖石包砌的城垣以加强防守。

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平遥于现在的旧城基础上重筑扩修,并将城墙的外侧和上部进行包砖、更新城楼、增设敌台、瓷城、吊桥设施,使城墙更加坚固。其后历经多朝的增建,一直到万历年间,整个城墙的规模才逐渐完善。清康熙四十三年,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,遂又在四面修建大城楼,从此城池更显得壮观而宏伟。

2.平遥建筑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古代旧制京城的范围为九里平方, 一里约为0.5千米;诸侯都城或后来的州郡府城,大的七里平方,小的五里平方;县城一般为三里平方。平遥古城便是按照这礼序标准建造的。平遥城的布局以南大街为中轴,市楼为轴心,左为城隍庙,右为县衙署,上有文庙,下有武庙,完全是明朝县城的格局。民居的形式虽为传统的木结构四合院,但走进院内,院落的正房往往是独立式的砖砌窑洞,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与鲜明的地方色彩。与城墙并称平遥两大象征的市楼,三层高阁以鲜艳的琉璃瓦铺成,是昔日平遥早、午、夕三市的集散地,登临其上,楼下的大街车流人行,整个古城的活泼生气尽收眼底。

平遥古城整体布局为一龟形,之所以筑成龟形,可能与“龟卜”选址有关,龟为长寿的灵物,以龟为形而建城,取其长治久安、益寿延年之意。古城按照“因地制宜”和习俗“山水朝阳,龟前戏水”之说,将龟首设在南方,既朝阳又对着中都河,龟尾则位于地势较低的北方,南高北低的龟城恰好形成抬头的态势。《阳宅会心集》上说:“城门者,关系一方居民,不可不辨,总要以迎接山水为主。”因此平遥城门根据迎山接水的设计——“如有月城者,则以外门收之,无月城者,则于城外建一亭或一阁以收之。”所以平遥东南有中都河、超山,城门便开在南边以纳其气;东边的两个城门正好对禧台山上的禧台塔,一方面开门便有好景观,另一方面也是遵照着传统风水说法。

城中的道路为“四大街、八小街、七十二蚰蜒巷,”这繁复的大街小巷组成了庞大的八卦图案,人们或附会为“喜”字,或为“寿”宇,乍看之下好似龟背的甲纹,十分有意思。其中主要街道成十字相交,即所谓的“天心十道,”中心则为穴位所在,这种穴位其气较盛,在此营造公共楼塔甚为恰当,因此市楼便建于此处。

这座古城与一般城池十分不同,据说以前的东西南北大街因为军事防御的需要,并不与城门直接相对。后来又根据风水术而另有一说—商业大街头尾不能相对,以免冲了财气,因此贯穿南北的大街并不成一直线,南大街向东稍偏,北大街则向西偏移。更有趣的是,位于龟尾的北城恰是全城的最低处,全城里的废水皆从此地流出。

3.平遥古城墙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远眺古城,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青砖高墙、古朴雅致、巍峨壮观的古城墙了。一道古城墙,隔开历史与现实,隔开古典与现代。推开青苔斑驳的古城门,千年古风迎面而来,将人们带回明、清年代。

平遥古城墙始建于西周,那时是大将尹吉甫出于军事目的而修筑的,人们今天看到的古城墙则是明代重修后的原貌。墙体以素土夯实,外周以青砖砌裹,顶部铺砖作排水之用。古城墙全长六千米,墙高6~10米,底宽8~12米,顶宽3~6米。城墙平面略为方形,微偏东南向;东、西、北三面线条均为直线,只有南墙因沿河而筑,所以走向曲折。墙外筑护城壕,深宽各3米。

城门共有三座,南北各一,东西各二。六门各有象征意义,与“龟城”的称呼吻合:南北两门像头、尾,南门前为中都河,正是“龟前戏水,山水朝阳”;北门的外门形状向东弯曲,又似龟尾东甩;东西四门就是四只脚,其中下东门向东而开,据说这是因为古人建城时担心此龟逃走,就把它的“后腿”——下东门拉直绑好,拴在城外的禧台上。古城四周各有角楼一座,东南墙角有两座奎星楼,每隔60米筑敌楼一座。传说城墙上有垛口3000个,观敌楼72处,象征孔夫子弟子三千并有七十二贤人。此说是古人筑城时确有此事,还是后人的牵强附会,就不得而知了,但古城处处都透出文化韵味却是事实。

古城城墙还有一种有趣的建筑,那就是瓮城。瓮城是建在城门外的小城,可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。瓮城共有六座,各有两道城门。若有敌来犯,可以形成内外夹击之势,即所谓“瓮中捉鳖”。瓮城内还分别修筑有关帝庙、财神庙、真武庙,既出于军事目的,又具备世俗功能。

4.日升昌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在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,有一处声名赫赫的院落,那就是“中国大地上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”——日升昌。号称“一纸风行”“汇通天下”的日升昌,创立于清道光年间,其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,首任经理就是大名鼎鼎的雷履泰。从1823年横空出世到1932年黯然歇业,日升昌走过了百余年的风风雨雨。这一百年,正是中国内忧外患、战乱频仍的一百年,社会动荡不安,人心风雨飘摇。日升昌不但屹立不倒,雄踞各大票号之首,而且极盛时期分号达40多家,遍及全国,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,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。

站在日升昌保存完好的旧址前,古朴厚重的院落没有一丝张扬,只有匾额上“日升昌记”几个金字显出不凡的气势来。票号占地0.14平方千米,有建筑21座。正院沿南北轴线,由三进式穿堂楼院组成。前院设置柜产、信房、账房等营业用房,后院为客房与客厅,前后两院由过厅相连,既相连又独立。跨院则是辅助用房,设置厨房,杂屋、厕所等。整组建筑用地紧凑,布局严谨,功能分明,处处呈现出传统的建筑特色。内部环境幽深静谧,外部轮廓起伏跌宕,富有韵律美。

与其他传统民居建筑不同,日升昌的大门,照壁、门窗等的装修,少见浮华讲究的木雕、砖雕与石雕等装饰,而是十分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;室内也少见华丽的陈设,显示了古朴典雅的风格。这是日升昌历代掌柜严禁奢侈之风,提倡朴素勤俭的结果,也反映了日升昌踏实稳重、注重实效的经营作风。如今的日升昌,已开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。

5.古城县衙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“莫寻仇,莫负气,莫听教唆。到此地,费心费力费钱,就胜人,终累己。要酌理,要揆情,要度时世。做这官,不勤不情不慎,易造孽,难欺天。”这是悬挂在古城县衙门口的一副对联,今天读来也令人深思。古城县衙的始建年代已无可考,旧址也无处可寻。今天看到的县衙,是明、清时期增修重修后的规模。县衙坐落于古城政府街,占地2万平方米,保存完好又经修复,是国内存量极少的古代县衙之一,更是明、清时代县级官署的实物标本。

平遥县衙建筑宏伟,轴线明确,具有前朝后寝、左文右武,主从有序的建筑特点。中轴线上有大门、仪门、戒石坊、大堂、宅门、二堂、内宅与大仙楼;东侧线为土地祠、粮厅、花厅等,西侧线为牢狱,公廨房、督捕厅、洪善驿等。整个建筑充满封建社会基层政权的庄严气势。

6.双林寺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平遥古城在哪个省(中国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简介)

双林寺坐落于古城西南六千米的桥头村,原名中都寺。始建年代无可考,但据寺内北宋年间“姑姑碑”所记,其初建当不晚于北魏。寺院坐北向南,建造在3米高的土台之上,寺周围筑有夯土墙,南墙有砖券拱门山门。双林寺现有大小殿宇十座,组成前后三进院落。


寺中有唐槐、宋碑、明钟,均十分珍贵,但最令人惊叹的却是寺中的稀世珍宝——2000多尊彩绘泥塑。这些彩塑有佛、菩萨、天王、金刚等,还有珍禽异兽、山水花木等等。